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范文 > 教学计划

九年级化学教学计划

时间:2024-05-20 22:06:56
九年级化学教学计划

九年级化学教学计划

时间一晃而过,我们又将学习新的知识,有新的感受,写好教学计划才不会让我们努力的时候迷失方向哦。相信大家又在为写教学计划犯愁了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九年级化学教学计划,欢迎大家分享。

九年级化学教学计划1

以新教育为依据,强化转变,找出差距,更新思想,做到与新教育的一致性,通过新教育的研讨积极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为适应新教育的要求,制定教研计划如下:

一、教研目标

1、积极投身于新教育,大胆试行“研究性学习”教学改革,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形成我要学的学习氛围。

2、加强学科培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本学期进一步在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

3、加强教学研究,尝试创新教育,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期末完成一至两篇高质量的教研论文。

二、具体措施和要求

1、抓好集体备课,通过备、听、说、评、思活动,取长补短,促进教师共同发展。备课安排:第一、五、九单元5班第二、六、十单元3班第三、七、十一单元7班第四、八、十二单元1班

2、不断的学习培训,沟通学习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3、加强教学工作的责任心,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认真回答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细心批改好每一次作业,精心准备每一节课的教学,在教学上要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的新方法。

4、严格执行学校教学常规要求的规定,尽职尽责创造性的完成教学任务。

三、教学进度安排

9月1日——9月11日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9月12日——9月24日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9月25日——10月14日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10月15日——11月5日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

11月6日——11月16日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11月17日——12月7日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12月8日——12月17日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12月18日——12月27日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12月28日——元月6日第九单元溶液

元月7日——元月20日第十单元酸和碱

元月21日复习迎接期末考试

四、训练题、月考及听课安排。

训练题顺序:1、2班3、4班5、6班7、8班

月考及听课:7、8班5、6班3、4班1、2班

九年级化学教学计划2

教材情况:

人教版

九年级的化学教材分为上下两册,其中上册为本期的教学内容,它由七个单元组成: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是入门课,需解决的问题:(1)知道——“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用”“怎样学化学”(2)了解——化学的价值(3)感受——化学的乐趣(4)练习——实验基本技能。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是具体地从化学角度学习、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制法)的开始;学习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化合物、混合物,化学反应,氧化反应,催化剂等),为后面的学习打基础。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从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展现水与人类的关系、水资源概况、水的污染和防治等问题;以水为载体,将单质、化合物、物质的组成、原子、分子等化学基本概念及沉淀、过滤、蒸馏等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学习贯穿其中;本单元学科知识容量不大,突出人文内涵、教育功能。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基本概念较集中,这些概念是中学化学中最核心的一些概念。所以本单元是全书(甚至是整个中学段)的一个重心,是基础。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开始引入对反应的定量研究。所学原理、技能是基础化学中最基本的,是今后学习化学反应及各种规律的基础。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碳元素组成的一些物质着手,对形成物质最多的一种元素进行学习,并探究了二氧化碳的制取。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从燃烧的现象开始,去探究燃烧的条件,同时得出灭火的方法。让学生从身边去发现化学知识,了解燃料的种类以及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班级情况:

本期担任九年级(2)、(5)两个班的化学教学任务。这两个班是普通班,学生对学习的态度不是很好。基础不扎实,学生厌学情绪严重。

教学进度安排如下:

第一周至第四周:第一单元

第五周至第六周:第二单元

第七至第九周:第三单元、第四单元

第十周:复习

第十一周:考试、讲解分析

第十二周至十四周:第五单元

第十五周至十六周:第六单元

第十七周至十八周:第七单元

第十八周至二十周:复习

第二十一周:考试

九年级化学教学计划3

一、指导思想

我们带着希望和憧憬又迎来了一个新的学期,本学期理化生教研组将继续在“课改”新理念和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学生发展为本,齐心协力,落实好学校制定给我组的各项工作,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规范教学过程。使每位教师在科研的同时提炼自身的教学水平,在帮助学生发展各方面素质的同时,使自身的业务水平得到提高,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学生分析:

本学期继续担任九年级四个班的化学教学工作,这些学生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当然也有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这样要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从考试情况来看:优等生占30%,学习发展生占50%。总体情况分析:学生两极分化十分严重,中等生所占比例不大,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而其中的优等生大多对学习热情高,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和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等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

根据以上情况分析:产生严重两极分化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在九年级才接触化学,许多学生对此感到无从下手,不会进行知识的梳理,导致学生掉队,同时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

三、目标任务

1、理论知识联系生产实际、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实际,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2、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学习常见地元素和化合物的基础知识,掌握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基本技能,并了解化学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初步运用化学知识来解释或解决简单的化学问题逐步养成自己动手操作和能力。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针对 ……此处隐藏7360个字……的聪明才智等都是很有益的。课外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应,灵活多样。在活动内容方面可包括联系社会,联系生活、结合科技发展和化学史,以及扩展课内学过的知识等;活动方式可采取做趣味小实验、举行知识讲座,化学竞赛和专题讨论,或组织学生制作教具,进行参观访问等。在组织课外活动时,应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3)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

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等是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及变化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结合实物和化学反应,学习相应的化学用语,结合化学用语联想相应的实物和化学反应。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记忆,又有利于加深他们对化学用语涵义的理解。还应注意对化学用语进行分散教学,通过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和有计划的练习,使学生逐步掌握这些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4)重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

元素化合物知识对于学生打好化学学习的基础十分重要。为了使学生学好元素化合物知识,在教学中要注意紧密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实验教学和电化教学,让学生多接触实物,多做些实验,以增加感性知识。要采取各种方式,帮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在学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以后,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制法和用途间的联系,并注意加强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指导作用。

五、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二周(9、1~9、9)绪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第三周(9、10~9、16):走进化学实验室(参观化学实验室,怎样进行化学实验,怎样设计实验)、单元测试。

第四周(9、17~9、23):空气、氧气。

第五周(9、24~9、30):制取氧气,单元测试。

第六周(10、1~10、7):水的组成、分子和原子、水的净化。

第七周(10、8~10、14):保护水资源、最轻的气体、单元测试。

第八周(10、15~10、21):原子的构成、元素、离子。

第九周(10、22~10、28):化学式与化合价、单元测试。

第十周(10、29~11、4):期中复习及考试、试卷分析

第十一周(11、5~11、11):机动

第十二周(11、12~11、18):质量守恒定律、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第十三周(11、19~11、25):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单元测试。

第十四周(11、26~11、2):金刚石、石墨和C60、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第十五周(12、3~12、9):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单元测试。

第十六周(12、10~12、16):燃烧和灭火。

第十七周(12、17~12、23):燃料和热量、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第十八周(12、24~12、30):石油和煤的综合利用、单元测试。

第十九周(12、31~1、6)与第二十周(1、7~1、13):期末复习。

第二十一周与第二十二周:机动和期末考试

第二十三周与第二十四周:学下册内容

九年级化学教学计划10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将继续在“课改”新理念和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中考为导向,以学生发展为本,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规范教学过程。提炼自身的教学水平,在帮助学生发展各方面素质的同时,使自身的业务水平得到提高,再上一个新的台阶,力争在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二、学生分析:

本校教学学科一共有八个班,有学生350多人,这些学生来基础高低参差不齐,有的基础较牢,成绩较好。当然也有个别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这样要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从考试情况来看:优等生占20%,学习发展生占35%。总体情况分析:学生两极分化十分严重,优等生比例偏小,学习发展生所占比例太大,其中发展生大多数对学习热情不高,不求上进。而其中的优等生大多对学习热情高,但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和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等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

按照以上情况分析:产生严重两极分化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在九年级才接触化学,许多学生对此感到无从下手,不会进行知识的梳理,导致学生掉队,同时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

三、教材分析

本教材体系的第一个特点就是分散难点,梯度合理,又突出重点。以学生生活中须臾离不开的水、空气、溶液,以及碳等引入,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同时有计划地穿插安排部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定律。这样使教材内容的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化学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分散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减轻学习时的困难。为了有利于教师安排教学和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每章教材的篇幅力求短小,重点较突出。

第二个特点,突出了以实验为基础的,以动手操作能力要求,每一块中都有有许多学生实验和实验探究,同时又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四、目标任务

1、用理论知识联系生产实际、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实际,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2、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学习常见地元素和化合物的基础知识,掌握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基本技能,并了解化学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初步运用化学知识来解释或解决简单的化学问题逐步养成自己动手操作和能力。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针对中考改革的新动向,把握中考改革的方向,培养学生适应中考及答案的各种技巧。

5、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6、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资源意识、环保意识等现代意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五、方法措施

1、重视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学习。

2、备课、上课要抓重点,把握本质。在平日的备课、上课中要把握好本质的东西,

3、在平日讲课中学会对比。

4、讲究“巧练”

5、在平日要注意化学实验。

6、跟踪检查。

7、加强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管理,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场所。

8、争取在中考中取得区第二名的成绩。

六、教学进度表

周次内容备注1——10结束新授课11——14完成第一轮复习15——学期结束完成第二轮复习

《九年级化学教学计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